新任中国驻东盟大使侯艳琪向东盟秘书长递交任命书******
中新社雅加达12月22日电 (记者 林永传)新任中国驻东盟大使侯艳琪22日在雅加达向东盟秘书长林玉辉递交任命书,双方并进行了亲切友好交谈。
当地时间12月22日,新任中国驻东盟大使侯艳琪(左)在雅加达向东盟秘书长林玉辉(右)递交任命书,双方并进行了亲切友好交谈。 中新社发 中国驻东盟使团 供图侯艳琪首先转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对林玉辉秘书长的亲切问候。侯艳琪表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中方坚持将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愿同东盟等地区国家一道,共同致力于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
当地时间12月22日,新任中国驻东盟大使侯艳琪(左)在雅加达向东盟秘书长林玉辉(右)递交任命书,双方并进行了亲切友好交谈。 中新社发 中国驻东盟使团 供图侯艳琪表示,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东盟携手前行,相互成就,树立了地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典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开启了中国东盟关系的崭新篇章。中方愿同东盟进一步加强协调合作,落实好30周年纪念峰会和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成果,推进共建“五大家园”,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我期待同秘书长阁下、东盟秘书处和东盟各国同事密切合作,全力推动中国东盟关系迈上新台阶。
当地时间12月22日,新任中国驻东盟大使侯艳琪在雅加达向东盟秘书长林玉辉递交任命书,双方并进行了亲切友好交谈。 中新社发 中国驻东盟使团 供图林玉辉祝贺中共二十大成功举行,请侯艳琪转达对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的问候,并欢迎侯艳琪履新。林玉辉表示,东盟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赞赏中方为维护地区和平安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所作贡献,期待同中方深化贸易投资合作,推进东盟中国自贸区3.0版建设,加强数字、绿色、社会、文化等领域交流,巩固人文纽带。东盟秘书处将积极支持侯艳琪大使和中国驻东盟使团开展工作,推动东盟中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完)
“孩子喊父母回家” 鼓励返乡就业除了亲情牌还有哪些招****** 紧紧抓住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好各类政策红利,为返乡就业创业提供全面支持 据报道,今年春节,江西赣州多地继续推进“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行动,增强父母对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的意识,动员留守儿童家长返回家乡就业创业,陪伴孩子健康成长。赣州市崇义县妇联表示,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举办活动等方式,切实为有求职需求的妇女群众搭建就业咨询平台、提供就业咨询服务,促进更多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大量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背井离乡,到城市就业打拼,一般只有春节期间才会返乡一次。这样一种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凸显。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更多的关爱,加之隔代教育的弊端,并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如果能够吸引父母返乡就业创业,在家门口上班,并实现家庭团圆,将会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没有创新性的举措,可能很难真正让外出务工人员愿意返乡就业。就此而言,赣州市的做法值得肯定,但除了打“亲情牌”,地方政府还应出台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政策措施,真正促进更多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笔者曾到部分乡村地区调研发现,农村地区主要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虽然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在加快完善,但是青壮年返乡创业就业的比例仍然偏低。不少打工家庭还将子女迁出农村,到城市和县城上学。 之所以人们舍近求远地外出务工,归根到底还是农村本地的就业机会乏善可陈,工资收入不高。与此同时,农民长期以来存有一种离土入城的愿望,希望可以在外闯出一片天地,并在城市稳定和定居下来。 鉴于此,在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方面,地方政府应认识到乡村治理问题的严峻挑战,从系统层面整体推进,才能循序渐进地取得进展。特别是要紧紧抓住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好各类政策红利,为返乡就业创业提供全面支持。 返乡就业创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劳动力的供需矛盾,即产业基础薄弱和就业机会稀缺。地方政府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返乡人员就业创业提供产业基础。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很难产生强有力的竞争力,更不要说吸引劳动力返乡了。 农村劳动力的供过于求使得工资收入偏低,劳动权益保护不够的问题仍然部分存在。这意味着各地要加强农村地区的规范用工,强化劳动权益保护,使农村劳动者也能够获得应有的薪资和福利,保障他们就近工作的权益,切实解决他们返乡就业的顾虑。 不少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不高,难以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也影响了企业投资设厂的积极性。地方政府要创新形式方式,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使他们可以投身当地制造业、手工业和乡村文旅等新兴产业。 另外,还可在城市发力,推动更多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县城定居,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并为随迁子女提供更好的公共教育服务。 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意味着会有更多人向城市聚集。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城市归属感,更愿意留在城市发展,而不是返乡生活,为此,城市应考虑吸纳更多农村人口实现市民化,推动城市扩容增效和均衡发展。毕竟,安居才能乐业,宜居方能宜业。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